地研院会场外热议高质量发展动力之变—以科技创新求突破 以人才高地铸发展


“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,以人才高地铸就企业高质量发展,我们要守得住冷板凳,沉得下身子搞科研,科技创新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。”日前,在地研院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技术研究团队临时党支部开展的“学习二十大 自立自强 守正创新 奋进新征程”主题党日活动上,团队技术指导魏祥松向全体参会人员提出殷切希望。参会人员纷纷表示,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,从“争当表率、争做示范、走在前列”的重大使命中找准舞台、找到平台,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征途上大显身手、建功立业,勇当地研院现代化高质量建设的开路先锋。

 

 

“从0到1” 推出更多原创性成果

“科技创新没有终点,面向未来,我们需要站在更多技术的前沿,更需要自立自强,推出更多原创性成果,这些需要我们在座每一位的参与和努力。”活动会场讨论热烈,“科技”一词被数次提起。“我们要以高质量服务科技工作者为己任,把科创团队真正办成有温度的科研工作者之家,以科技赋能产业为己任,把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到保护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使命上来,当好科技参谋,把科学的种子植根在广大青年心中。”

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技术研究团队临时党支部于今年6月份成立,时间虽短,干劲不小、成果不少,各位党员带头发挥作用,思考如何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,结合人民和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,进一步改进、创新技术和工艺,积极助力企业发展。瞄准国家对关键金属矿产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,提前布局,专门设立研究小组,全程参与资料收集、现场调查、申报,最终承担起总局科技项目,并成功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“低钴多金属硫化矿弱氧焙烧-固态还原提取钴铁的基础研究”。依托该项目,支部党员带领团队积极改造现有试验条件,积极探索试验现象表象下隐含的深层次原因,向本领域知名专家请教讨论,秉持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思路,逐一破解。为切实保证项目进度,他们需要经常牺牲个人时间,加班解决一些难点、焦点问题。目前,2项相关专利已进入实审阶段,1篇论文外审中。

当好智库 破解更多“卡脖子”难题

“没有‘挺得起腰’的科学家精神,很难有‘站得住脚’的科学成果。我们要把‘卡脖子’清单作为科研攻关清单,从0到1本就不易,一定要重视原始创新,做到人无我有、人有我独,之前罗钾团队破解了罗布泊地区水平定向井技术难题,为我们树立了榜样。”会议认为,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,要有做大事的胆量、容人的度量、团结协作的雅量以及敢做事、做成事的能量,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,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。

“备战备荒为人民”,支部党员从未忘记历史初心和使命担当。他们积极奔走、相互鼓励,7名支部党员先后“投入”到青海察尔汗盐湖项目中,在艰苦的项目一线一呆就是数月。他们积极申报青海省科技厅项目4项,并依托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“柔性人才”的方式持续开展盐湖资源科技创新工作;团队负责人,临时党支部书记周友连获2021年度青海省“昆仑英才·高端创新创业人才”称号。

支部党员积极探索光电选技术在低品位萤石选矿中的应用,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,积极与设备商讨论设备关键参数设置问题,高质量完成中化局化勘基金项目“萤石光电选技术研究”,项目评审结果为优秀,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,1项专利进入实审。

支部党员牢记习总书记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积极学习固废资源化相关知识和技术,出色完成了生产项目“锡铁尾矿锡、钨、铍的综合回收”,提出的技术路线受到甲方认可并应用,另有1篇论文发表,1项专利进入实审。为促进该技术成果转化及产学研合作,支部党员积极联系当地高校中国计量大学,联合申请杭州市科技局相关科技计划项目。

支部党员积极对接松桃县自然资源局,对松桃地区电解锰渣无害化资源化技术进行研究,提出了电解锰渣协同页岩等制备烧结砖的思路,提高了电解锰渣消纳量。基于项目研究,2项专利已经进入实审,发表论文1篇,1篇论文获中化总局青年论文大赛1等奖。

双轮驱动 释放更多才华和能量

“科研工作者有什么样的创新羁绊,就消除什么样的瓶颈障碍;有什么样的创新需求,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供给;有多大的创新梦想,就搭建多大的干事平台。我们只有坚持‘科技创新、人才高地’双轮驱动,才能最大限度释放科研工作者的才华和能量。”会上,相关负责人表示,会后将迅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,甘当科研工作者的“后勤部长”,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,守正创新,全力投入到地研院高质量现代化建设上来。

为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,支部党员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,主动邀请中南大学、中国计量大学、江西理工大学、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及研究院的教授、高级工程师和一线科研人员开展研讨会。他们坚持“共享、开放、创新”理念,促成“中南大学-三期必开一特肖地质研究院联合培养基地”的成立,并聘请了中南大学张元波教授为客座教授,3名党员获聘中南大学校外兼职导师,通过此方式进一步增强我院科技创新力量。依托该基地,团队成功与中南大学土木院联合开展“碳化养护提升磷石膏性能研究”项目研究,促进了地研院在大宗固废磷石膏资源化领域技术创新工作。

 

 

“奋进新征程,我们将继续努力,为增强地研院自主创新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!”

“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,我们要发扬敢做敢想敢拼的优势,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,勇于实践自己的想法;同时也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,弘扬科学家精神,潜心研究,勇攀科技高峰。”

“我要把二十大精神带回到科研和生产一线,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努力,让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更为精准高效。”

“我们将继续努力,保证团队年度任务高质量完成,积极与企业、高校和科研院所沟通交流,促进产学研项目合作,继自立自强,守正创新,谱写团队科技创新道路新篇章。”

…… ……

似乎还可以听到、感受到会场上的热烈氛围,但科学的种子已经开始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。